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優缺點大總結
發布時間:2018-10-10 點擊次數:569次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模塊化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充分發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等生物膜反應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強、動力消耗低、操作運行穩定、維護方便的特點。能地進行固液分離,將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生物單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開。分離工藝簡單,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一般不須經三級處理即可回用。可使生物處理單元內生物量維持在高濃度,使容積負荷大大提高,同時膜分離的性,使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的縮短,生物反應器的占地面積相應減少。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工藝流程簡單:
工藝過程五個階段:進水、曝氣、沉淀、排水、待機。
間歇式曝氣、非穩定生化反應替代穩態生化反應,
靜置理想沉淀 靜置理想沉淀替代傳統的動態沉淀。
構筑物數量少、造價低:
不需要設初沉地,也不需要二沉地,污泥回流設施,調節池、初沉池也可省略。便于操作和維護管理。 避免了傳統厭氧反應器處理效率低、占地大的缺點。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優點
組合式構造方法,利于廢水處理廠的擴建和改造。
處理后出水水質好。良好的自控系統,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廢水達標排放,有數據稱CODCr平均去除率能達到 94 %以上,強于單級好氧處理工藝。
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特別適用在難生化降解的廢水處理。解決了UASB等厭氧反應器,容易在出現水解酸化階段酸性積累從而抑制產甲烷段處理效率的問題。占地少,能耗低,投資省,運行管理方便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缺點
嚴重依靠現代自動化控制技術。
自動化程度要求較高,操作、管理、維護,對操作管理人員素質要求較高。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如采用人工操作,會出現因進出水工序操作繁鎖,曝氣板容易堵塞。
過濾作用:填料截留過濾進水中的大的顆粒物和懸浮物
水解作用:厭氧微生物可以將大分子的不溶性的物質水解轉化為小分子的可溶性的物質
吸收作用:厭氧微生物吸附、吸收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繁殖一部分以沼氣的形式通過U型水封出
脫氮作用:將接觸氧化床出水回流至厭氧濾池厭氧微生物中的反硝化菌可以利用回流水中的硝態氮并將其轉化為氮氣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質。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污水經厭氧濾池處理后降低了懸浮物、有機污染物以及氮的濃度也降低了后續的接觸氧化床的負荷。
由于可防止各種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長速度緩慢的細菌(硝化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系統中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使一些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的停留時間變長,有利于它們的分解。膜處理技術與其它的過濾分離技術一樣,在長期的運轉過程中,膜作為一種過濾介質堵塞,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通過水量運轉時間而逐漸下降有效的反沖洗和化學清洗可減緩膜通量的下降,維持MBR系統的有效使用壽命。